首页  >   福建视点

传播海洋文化扩大“蓝色朋友圈”

2017-12-14 13:20 福建日报

  “福建的海洋优势是什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海洋文化遗产!”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认为,如今,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再是量而是质,海洋经济必须加上海洋文化的符号。

  的确,福建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福建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杰出代表。这博大精深海洋文化,不仅成为福建人的骄傲,更是福建人经略海洋的勇气与动力。

  闽在海中 缔造辉煌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海洋文化源远流长。昙石山遗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记录了福建先民在东海之滨生产、生活的历史,是福建作为中国海洋文化发源地的有力见证。

  宋元时期,福建造船业发达,泉州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大港。明清时期私人海上贸易蓬勃兴起,是当时福建海洋经济的集中体现。

  近代,福建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在马尾设厂造船,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我国近代的科技基地、造船工业发祥地和海军摇篮。如今,马尾港成为一个以船政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旅游景区,福建船政建筑群、罗星塔、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记载着中国近代海军的历史。

  东山关帝庙自明洪武建庙620年来,通过戎垦移民和商贸往来,使得东山关帝庙成了中原关帝文化在东南沿海传播的杰作,其声名近传东南沿海、粤东,广披台湾,远播海外。

  在这些海洋文化中,妈祖文化影响尤为深远。目前,全世界妈祖宫庙有上万座,遍布五大洲和34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凡有华人华侨所到之处,凡江河湖海流经之域,皆有妈祖精神传播”的文化现象。

  妈祖文化 中外远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今天,妈祖文化无疑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理论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

  12月1日至3日,第二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十九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福建湄洲岛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妈祖文化 海洋文明 人文交流”为主题,着力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这也是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建成投用后首次举办该论坛。

  同期举办的第十九届妈祖文化旅游节,除“妈祖祭祀表演”外,还有千团游湄洲活动、第二届“湄洲女发髻”表演赛、妈祖文化筵桌展、莆仙戏《海神妈祖》公演、民俗歌舞《祥瑞湄洲》表演、“情牵妈祖”文化交流图片展、“书香妈祖”新书发布会、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书画交流展等系列活动。

  妈祖文化起源于莆田湄洲岛,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延伸,妈祖文化传播到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内涵与旨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族群之间沟通共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精神有着内在共通的文化逻辑,必将担当起文化使者的重要作用。

  不忘初心 文化传承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共生共荣。我省的海洋经济稳步增长,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8003亿元,占全省GDP的28.1%,较2015年增长13.1%,比全国平均高6.3个百分点。在海洋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我省也不断地加大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让更多的人认识海洋、关心海洋,参与到海洋事业中。

  一批海洋文化研究机构成立。2012年,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福州大学共同组建的福建省海洋文化中心成立。中心依托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建设国家级海洋文化创新研究平台,传承优秀的海洋文化,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提供历史文化与学术支持。

  一批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厦门海洋馆、中国鲈鱼文化博物馆相继建成。

  一系列以海洋为主题的活动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周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海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和市民广泛参与的海洋文化节日;从2014年开始,泉州举办了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年,来自30多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个演艺团体携手献演,共同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让文化成为传递友谊、传播文明、传达自信的美好使者;每年6月份“海洋月”期间,集中宣传海洋经济成果与海洋文化,其中,“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融入“国际旅游岛”“海峡两岸”元素,将其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海洋文化体育品“八闽放鱼日”倡导渔业资源保护与科学放生。

  一个大型海洋纪录片筹备拍摄。由省海洋与渔业厅立项拍摄的《海上福建》系列纪录片正在拍摄中,该片将全方位展现福建海洋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生态文明、经济建设成就,增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主流意识,凝聚“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正能量。

  (许嫣妮)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