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视点

厦门自贸片区:敢闯敢试 勇立潮头

2016-09-13 09:20 福建日报

  “9·8”投洽会的“资本盛宴”刚刚落下帷幕,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吸金效应凸显,共41个签约项目“联姻”厦门自贸片区,投资总额717.70亿元,其中外资24个、投资额95.12亿元,投资领域涉及航空维修、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高端医疗、跨境电商、专业服务等。

  深化改革,释放活力。亮眼成绩背后是厦门自贸片区不断创新,持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毅力。挂牌一年多来,厦门自贸片区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驱动、扩大开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有机结合、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着手,全面贯彻落实福建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主要精神。

  9月6日,渔港新天地作为厦门自贸片区工程建设领域创新模式先行先试的首批项目之一正式开园,是厦门片区首个集邮轮旅游、跨境商品展销、文创及绿色生态产业、金融服务等内容于一体的商务休闲平台。当天上午,厦门自贸片区大数据平台正式启用,不仅为市民了解自贸试验区搭建了网络的3D窗口,也通过数据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进一步提升了厦门自贸片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总体竞争力。

  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一年多来,厦门自贸片区共推出194项创新举措,在福建省通报160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80项,30项属全国首创;累计新增企业1.9万多家,注册资本3100多亿元。聚集形成了国际贸易、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七大功能性产业,打造中欧(厦门)班列、航空维修、融资租赁、关检“一站式”查验等一批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结合国家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战略规划,下一步,厦门自贸片区将以“三区一堡”为目标,建成贸易、投资、金融、科创开放与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改革区,打造对标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形成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提升政府效能效率的政府效能再造区,成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市场主体走向国际发展的桥头堡。

  紧抓中欧(厦门)班列和航空维修两项重点工作。抓紧争取、出台更多政策举措,加强与物流大平台对接合作,统筹国有企业供应链资源,大力拓展货源,提升班列竞争力。发挥自贸试验区与海丝核心区政策叠加优势,大力打造“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扩大经贸合作规模与层次。创新自贸试验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联动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两岸金融深度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便利往来和文化交流合作等机制。

  把供给侧改革着力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强化制度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功能性产业聚集培育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降低企业运行制度成本,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驱动。同时,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决定》,抢抓发展机遇,吸引更多更好的外资企业集聚片区。

  持续创新,仍将是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厦门自贸片区将注重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全面推进2016年105项目试验任务落实,构建体制机制“创新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出台社会信用信息应用管理办法,推动权益保护制度创新。纵深推进“放管服”工作,着手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重点推进食药领域“证照分离”。开展商业银行经营承诺制试点,建立完善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廖廖 许建民)□专题

[责任编辑:赵苗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