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泉州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4-08-15 19:11 东南网

    东南网8月15日报道 本网记者 阙燕芳

    在过去,湖山和丘坂,分别是泉州南安东田镇和德化水口镇两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现如今,湖山靠发展沼气绿色能源;丘坂则成为“休闲观光村”。两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挥自身生态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休闲生态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沼气场

    生态致富 湖山村获称“海西沼气第一村”

    湖山村地处东田镇东南隅,境内群山叠翠,风光绮丽。村庄位置偏僻,却早已声名在外,享有着“海西沼气第一村”的美誉。

    2003年,养猪业在湖山村兴起,随着村里养猪数量的增多,村民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家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猪粪污池,污水乱流,蚊蝇乱飞,整个村臭气熏天—养猪业给村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当年底,在村党组织的号召下,一些专家帮助指导,村委会主任蔡东孟大胆尝试,在自家的养猪场建立沼气池进行试验,成功制造出沼气,并输送到1.5公里外的村学校用于照明。试验取得成功,很快在村里引起轰动。在蔡东孟的示范带动下,沼气技术在湖山村得到推广,村里再也没有浓重的猪粪味了。

    如今,在湖山村有沼气用户400户,沼气入户率为90.19%,中心村入户率更达到98.00%以上,湖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沼气村”。

    “等财气,碰运气,不如养猪建沼气。”这是流传于湖山村的一句顺口溜,沼气已然成为湖山村最醒目的符号。在政府的推行下,湖山村形成“猪—沼—果”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地带动了养猪业和种植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能源与绿色农业相结合的致富路。

    湖山村发展沼气的模式,是个可复制的模式,在东田镇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全镇沼气总用户3820户,入户率达42.3%,其中湖山村的沼气入户率更高达96%以上,沼气综合利用改善了村容村貌,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举行仪式,每年可为东田镇农民带来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近年来,泉州启动了“一池三改”沼气工程,推进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德化、安溪、石狮等县(市)还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抓点、带线、促面”,解决农村突出的生态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泉州建立起循环、再生、高效、低耗、高产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泉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泉州在生产实践与应用中总结出了“畜牧—沼气—果(蔬、鱼)”“柑桔上山”“余甘治山”“二稻三菜五熟制”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物能循环农业8341”等生态农业模式,带动了生态农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这些生态农业模式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显著提高了种养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综合效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此外,泉州还通过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牧沼果”、“牧沼茶”、“牧沼菜”和生态茶(果)园等新模式,持续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力推动了泉州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责任编辑:闽台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