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栏目

同台激扬文字 同文书写青春——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十周年综述

2013-08-09 14:49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赛事规格稳步提升。1999年—2001年在福州连续举办“福建省大学生辩论赛”,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8月中旬举办“闽台大学生辩论邀请赛”,2003年8月中旬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并命名为“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以后每年暑期举办一届,依序冠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支持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教育交流协会和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作为永久主办单位,选派代表队参加的兄弟省区市科协作为当届主办单位。

    ●参赛队伍从少到多。从首届比赛的闽台各5支高校代表队,到第二、三、四届两岸各6支代表队,再到第五届扩大到两岸各选派8支代表队,实现了三次扩容,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参赛规模的两岸赛事。

    ●辩题数量逐步增加。第一、二、三届仅采用两道辩题,半决赛、决赛共用一道辩题;从第四届起,采用三道辩题,并将赛程改为预赛、复赛和决赛;第十届采用五道辩题,预赛采用四个辩题,两岸16支代表队分成A、B、C、D四个小组,每组由两支大陆代表队和两支台湾代表队组成,采用两个辩题,进行交叉比赛,每个代表队在两天的预赛中有两场比赛,而且对手都是不同的。这样,一方面避免过去预赛仅用一个辩题而给评委和观众带来的审美疲劳,增加预赛可看性、新颖性、吸引力;另一方面可让代表队和辩手增加比赛机会和充分展示激辩风采。

    二、活动特色

    (一)赛制独特。海辩赛除了吸收一般辩论赛的赛制外,还采用引进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两种方式进行改制,形成既有海峡特色又有说服力的两岸赛制:一是采用纵向淘汰制。为了增强两岸互动环节和交流频率,确保冠亚军决赛和季殿军(三、四名)决赛能在大陆和台湾高校代表队之间进行,比赛特地采用“横向比赛,纵向比较”的淘汰方式,通过三个赛程最终决出名次。具体操作方法是:赛前,大陆和台湾经抽签确定正、反方,由此也确定了辩题正、反方,而整场比赛正方、反方就固定下来;预赛、复赛每场均由大陆和台湾各选派等量评委进行评分,正方、反方单独按预、复赛分数高低进行单边淘汰;冠亚军决赛则在正方、反方复赛分数第一名的两岸各一支代表队之间进行,季殿军比赛则在复赛第二名的两岸各一支代表队之间进行。二是增设“质询环节”。海辩赛吸收了“俄勒冈”赛制中的“质询”(详见下文)。这样的“质询环节”犹如西方议会上议员对行政官员的问政,可以增加赛事活动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4年7月13日—15日第三届海辩赛首次吸收“俄勒冈制”辩论的“质询”,这使辩论赛更趋激烈、更加精彩。本赛制规定:

    1.质询义务:质询时间内,质询者应询问问题,不得自行申论或就质询所获之结果进行引申,否则视为违规。质询者自行申论或引申发言时,答辩者得要求其停止。

    2.质询权利:质询者控制质询时间,得提出任何与题目有关之合理而清晰之问题,并得随时停止被质询者之回答。

    3.答辩义务:答辩者应回答质询者所提之任何问题,但问题显不合理时,被质询者得说明理由,拒绝回答。答辩者得要求质询者重述其质询,但不得恶意为之,否则视为违规。

    4.反质询:答辩者不得对质询者提出询问,否则视为违规。答辩者提出反质询时,质询者得要求其停止,并拒绝回答。

    5.回答权利:答辩者必须回答问题,但认为问题设计个人隐私或违反规则时,应向主席提出抗议,经同意后,答辩者可以不予回答。

    海辩赛主办方精心设计安排这种独特赛制,一方面可以大大地增加了两岸青年辩手的交锋对决和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又能够有力地提升两岸青年的思想交融和文化认同。 

    ●2010年,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二届大学生辩论赛,为了迎战海辩赛,放弃沿用多年的赛制,全盘采用海辩赛的比赛规程。该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盛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加海辩赛并采用新赛制,能有一个全国性质的、有说服力的赛事作为龙头,学生们会更加积极参与,得到更多锻炼机会,竞争更加激烈给力,对学校辩论氛围有很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