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海新闻

一位台籍教师的文化执着

2020-11-27 10:27 福建日报

  徐秀慧在台湾高校担任中文教师15载,去年毅然决定举家搬迁至福州定居,除了教学和学术研究外,更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中华文化教育环境——

  

  徐秀慧在第三届两岸国学论坛上演讲。(资料图片)

  最爱中华传统文化

  一个初冬的早晨,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州依旧暖和,习惯早起的徐秀慧给两个孩子做完早餐,目送孩子们出门上学后,开始了自己在福建师范大学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查找资料、研究课题,抑或备课、上课。

  古有孟母三迁,徐秀慧为了让一双儿女有一个良好的中华文化教育环境,去年8月毅然辞去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的职位,举家迁至福州定居。

  “受政治环境影响,台湾新版教科书大量‘去中国化’,除了大量压缩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比例外,还在历史课纲中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这种数典忘祖的做法不仅影响台湾年轻一代的人文素养,还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徐秀慧说,大女儿正在读初中,小儿子则在念小学。作为母亲,她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忧虑。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从徐秀慧的履历中可见一斑。1970年出生的她是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先后在台中中山医学大学、彰化师范大学担任中文教师15载。近年来,徐秀慧陆续发表关于左翼文学思潮的论文,探讨鲁迅、瞿秋白、丁玲等作家的作品。在徐秀慧看来,无论是传统文化作品,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人们都可以从中品读到中华民族的兴盛与顿挫,从而以史为鉴,自强奋进。

  2018年底,当得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正在招聘台籍教师时,徐秀慧毛遂自荐,经过试教、面试等环节后被正式录用,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经典导读等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的研究基地。在这里我既能继续发挥个人专长,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中华文化教育环境。”谈及初衷,徐秀慧如是说。

  入职福建师范大学后,学校按照规定完成了徐秀慧的职称认定工作,聘任其为文学院教授,一双儿女也顺利转入附近学校就学。“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在台湾陪两个孩子一起上大陆的网课,发现大陆的语文教材有大量古诗词、文言文、名家名作等中华文化的经典内容,而台湾的教科书却在‘去中国化’行径下大幅删减经典名篇。这只会窄化台湾下一代的视野,贻害无穷。”徐秀慧叹息说。

  抢救台湾抗日历史

  除了文学院教授的身份,徐秀慧还在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承担着科研任务。

  “目前,我已申请到了专书出版的后期资助项目,准备将长期研究的两岸文艺大众化的发展历程结集出版。”徐秀慧说,希望通过鲁迅、瞿秋白、丁玲的革命实践,以及台湾作家陈映真、叶荣钟复归祖国的追求,让大陆民众了解台湾不是只有“台独”,同样有许多爱国志士,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

  徐秀慧的先生叶蔚南是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监事,他的父亲叶荣钟则是台湾日据时期著名的抗日志士。近年来,叶蔚南致力于将台湾日据时期的抗日故事写出来,抢救这段被民进党当局刻意淡化的历史。

  对于丈夫的这份事业,徐秀慧全力支持。为此,她还向福建省社科院申请了“雾峰林家与闽台革命史”的基地研究项目,以台湾雾峰林家投入近代中国革命与抗日战争的家族史为缩影,展现台湾的发展史和两岸的血脉渊源。

  “今年是台湾光复75周年,岛内‘台独’势力一直极力抹杀这段台湾先贤的光辉抗日史实。事实上,当时台湾的抗日运动是前仆后继的。我们希望可以梳理这些史料,找回应有的话语权。”作为台湾抗日志士的后人,徐秀慧夫妇认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民众了解这段台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向世人展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今年10月,在平潭举办的第三届两岸国学论坛上,徐秀慧结合台湾的历史,从台湾知识分子的文化抗日运动谈到自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徐秀慧说,台湾日据时期知识分子为了保留中华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全世界借鉴。比如,儒释道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关系,不只是以发展为先导,同时也兼顾了自然生态,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永续发展。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徐秀慧夫妇希望带着孩子去探访课本中的壮美河山、先贤故里,走遍祖国大地。每当儿子吟诵古诗词,女儿与她讨论鲁迅作品时,徐秀慧都倍感欣慰。她仿佛看到中华文化的种子已经悄悄种进了他们的心田。□本报记者 吴洪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