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融合导师团,助你筑梦榕城

2019-07-25 11:33 福建日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台青登陆追梦。为了帮台青提高创业成功率,福州成立了两岸创业融合导师团,为台青提供一对一陪伴式辅助……

  

  福州团市委为导师团的导师颁发导师证。(资料图片)

  让“小白”少走弯路

  继全面落实“31条惠及台胞措施”及我省“66条实施意见”后,日前我省又推出了42条惠及台胞措施,为台胞台企送去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很多初来大陆的台青是‘小白’,缺少经验,对大陆的好政策了解有限,很可能错过一些机会,不知道该怎么往前闯。”2002年就来大陆发展的台商汪雅媚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台青,她很希望“过来发展的台胞都能尽享大陆的美意”。

  福州团市委副书记肖善颖告诉记者,她在工作中发现由于两岸用词习惯、交流方式等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台青刚来时不太适应。“如果能让已经在福州工作生活多年且富有创业经验的台胞出来带一带他们,不仅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也可以让他们产生信任感、亲切感。”

  “来大陆创业的台湾年轻人未必家境都富裕,如果创业亏钱,会对家庭打击不小。”1993年就来福建发展的福州市台协会荣誉会长陈秀容说,让台商把经验、教训传给后来者,有助于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

  基于这种共识,日前,福州团市委和福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两岸创业融合导师团,对需要帮助者提供一对一陪伴式辅助。导师团目前由37名台商、创业标杆人物组成,涉及贸易、信息、教育、餐饮等领域,其中包括福州宾联雷克萨斯总经理邹贤、台湾补教业领军人物徐凤仪、台湾高尔夫球行业比赛冠军刘必麒等。“不仅创业经验丰富,而且极富爱心、乐于助人,这是导师们的共同特点。”陈秀容说。

  据了解,导师团的辅助对象不只限于台湾青年,而是面向全部有志于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我们的辅导不能等到创业计划书拿出来后才开始,而应该服务前置,即在创业者租用公寓和办公场地、办理有关证照时就介入,以师带徒的模式为他们解读相关政策措施,找准适用条款,并帮忙对接各个服务窗口。”在陈秀容看来,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台胞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从生活到工作一条龙式的服务,这样才会增强他们的融入度。

  “过来创业一点不孤单”

  汪雅媚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两年前,已在台企供职多年的她想要独立创业,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时,得悉情况的陈秀容不仅帮她找出相关条文,而且划出重点,还经常为她提供各种信息,甚至直接推送相关表格让她填写。在各方支持下,汪雅媚的企业顺利入驻福州台湾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简称“台湾三创基地”),享受到了办公场所两年免租金的优惠,此后又与大陆的朋友合作成立了立瀚教育机构,如今事业发展顺利。

  怀抱感恩之心,加入创业融合导师团的汪雅媚也尽己所能助台胞一臂之力。不久前,她刚帮一位初到福州的台青办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我告诉他,这个要尽早办,在大陆很管用”。

  另一名导师团成员许惠明之所以积极加入助人行列,多少受到了儿子许博盛创业经历的触动。许惠明1993年来到福州创业,因为十分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在儿子许博盛上小学时就让他到福州念书,一路读到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年多前,许博盛开始创业,他开发了一款冷藏面食,原以为会受到客户喜爱,没想到事与愿违。“大陆的市场潜力很大,但我缺乏经验,又太理想化了。”许博盛说,陷入困境时幸好有许多朋友伸出援手,他们有的带着他办理各种食品安全类许可证,有的帮他介绍客户,还有的帮他改良产品……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让企业渡过难关。许惠明感叹说:“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现在光凭我一个人是很难帮到儿子的,比如网络销售等新概念我就吃不透,但想到关键时刻会有两岸朋友鼎力相助,我就放心了,看来当初让儿子跟着来福建发展,路走对了!”而作为融合创业导师的他也会将自己几十年的创业与生活经验,告诉台湾年轻人。

  仍在台湾念大学的郭宣求初来福州试水创业,就获得了援手。“我在台湾偶然看到有关福州台湾三创基地的视频,很心动,于是就跑过来了。”陈秀容等台商很欣赏她身上这股初生牛犊的闯劲,同时也体恤她“根本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各方面的“老咖”能人迅速集结,从注册成立公司到申请各类补贴,为郭宣求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今年“6·18”又为她争取到免费摊位展销手工皂,有了这个良好开端,公司在福州站住了脚。“这次经历让我很感动、很受益,过来创业一点不孤单。”郭宣求说,初试成功,坚定了她毕业后到福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大陆越来越多惠台胞利民生政策释出,导师团的作为空间也越来越大。肖善颖说:“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我们还在积极探索,接下来将尝试引入培训机制,希望通过一些教学类的培训,让导师团越来越专业。”

  汪雅媚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将组织交流会、招聘会等,开拓更多平台渠道向打算来福建的台胞进行宣导。将惠及台胞的政策措施解读好,让台胞能将其用足用好,从而在大陆逐梦、筑梦、圆梦,这是导师团导师们共同的愿景。(本报记者 李烈)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