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经济体 加成“小三通”效果 金门盼加速营造“厦金共同生活圈”

2018-10-10 15:01 台海网

  台海网10月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吴语 文/图) “你到过小金门吗?在上林海滩,一摸就能摸到厦门会展中心。”金门县长陈福海用这样一句话向到访的导报记者形容厦门和金门的地理位置之近。

  因为2001年“小三通”开通,厦门和金门越走越亲,这样的亲近不只是地理距离,还有心理距离。两门互动比你想象中热络,尤其随着今年8月份福建向金门供水后,通电、通桥等“老话题”再次成为新焦点。

  究竟厦金生活圈如何进一步融合?两门旅游资源怎样才能串联形成最大合力?导报记者日前走访金门,对话金门县长陈福海、金门民代杨镇浯、金门议员周子杰等,听听这些地方“主事者”的见解。

   金门的发展离不开“两岸”

  金门县政府主楼上有着一块红色的大牌匾,上面写着四个斗大的字:幸福金门;两旁的对联是:福满金门盛世升平开泰运,海接两岸国强民富展鸿图。

  走进陈福海的办公室,更有四处可见的两岸元素。墙上挂着陈福海就任县长三年来的新春祝贺,从“两岸和平 点亮金门”到“两岸融合 幸福金门”再到“情系两岸 缘结金门”,在在昭示金门的发展离不开“两岸”。

  再看到屋里其他如“金门与厦门地区关系图”、“金门建设五大愿景”、“厦漳泉金大都市区整合发展概念图”等布置,在这里,金门和厦门是“捆绑销售”的一个整体。

  陈福海说,“外地人来金门一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种不同的感受是因为金门和对岸的厦门实在太近了,唇齿相依,“我认为,金门是属于两岸的金门,也是两岸互动交流极重要的窗口,台湾未来市场在大陆,这才是金门的好机缘”。

  站在金门谈两岸的融合与发展,陈福海表示,只有环境友善了,两岸才会好起来。他指出,金门人相对淳朴,早期两岸对峙,烽火交锋,为战事前线,开放交流后,握手言欢,改为交流前线,金门人从不怨言,只祈求两岸和平,“小三通”带给金门繁荣,而繁荣的前提,是在保有金门淳朴、乐活、幸福的框架下。

  长期目标是两门共同生活圈

  在陈福海看来,金门始终是两岸的桥梁,不管两岸氛围如何,这角色从未变过,也始终是两岸和平最佳示范点,“金门乡亲到厦门买房置业有一两万套,说明这是对两岸和平往来的认同”。

  金门与厦门之间交流十分频繁,一直努力进行旅游、经贸、文化的深度融合,营造“厦金旅游生活圈”,甚至“厦漳泉金同城化”,但仍缺少大的突破,重点仍在于金门的定位。

  如今,两岸通水已完成,陈福海说,未来更要“新三通”(通水、通电、通桥),“只要政策能开放,才能真正让‘小三通’先试先行,进一步畅通,成为金厦自由贸易、产业融合、民众交流的试验点。”

  陈福海更指出,未来两岸任何可先试先行,“可操之在我的部分”,都可以由金门试点,让金门从“桥梁”变身成为两岸真正“枢纽”。他表示,“大陆惠台31条”如果能在金门落地,会有一个标示作用,因为它让台湾岛内民众看到,承认“九二共识”,才有安居乐业,两岸融合是好事。

  对此,金门县民代杨镇浯认为,金门和厦门“通通通,全部通!两门之间往来交流没有障碍,还有民生物资共享”。

  他说,厦金生活圈的议题有很多不同的面向,水电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此基础连结,再通过旅游互动,长期目标就是共同生活圈。

  共同营造生活圈,可将经济体放大,促进人流、物流和金流,让“小三通”效果加成,才能进一步开放金门,创造属于地方的对外竞争优势,带动金门整体经济发展。

  致命伤:金门缺乏发展动力

  金门的发展有美好愿景,但缺乏发展动力。金门县议员周子杰说得很实在,“你想想看,金门人人均存款400万新台币,月工资换算成人民币也有1万块,又有太多地区福利,所以没有突破的动力。金门少了一个刺激,国际观不够,这块璞玉需要彻底开发。”

  他进一步指出,金门很多资源都没有开发,旅游静态资源太多,动态资源太少,这直接制约金门的发展。而且金门有太多“中央单位”管理,这对金门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枷锁,因为金门有49%的土地不能开发,“这些枝枝节节不厘清,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周子杰表示,金门要改变并没有那么快,但方向已经很明确,就是与世界接轨,至于动力,就在一水之隔的厦门。

  毋庸置疑,开启金门观光旅游,带动金门经济起飞。在陈福海看来,厦门每年旅游人口有8800万,不需要10%,只要两三百万人口能来金门,那就会带来很大收益。至于旅游人数和配套设施,陈福海说,这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而且就现在金门的接待量来看,饭店远远未满,有感优质的民宿也很多。“两岸没有小事,都是大事。”陈福海说,“金门要说故事,说出感动的故事。”近年来,金门已从两岸烽火的最前线,转型成为两岸交流的最前线。金门人最能体会“战争无情、和平无价、交流无悔、合作无敌”的重要性。

  打造更高层级的旅游一体化

  曾任金门县政府交通旅游局局长、观光处处长的杨镇浯表示,金门如何利用特殊定位,发挥“小”的重要性,需要用心来思考。他指出,在他在旅游部门任上那五年,金门获得了很多“特殊性的政策”,包括“小三通”快速通关等,“现在台湾本岛旅游处于断崖式崩盘,金门逆风飞扬,支撑金门经济命脉的二日游政策,就是那个时候敲定下来的”。

  杨镇浯认为,旅游产业的深耕发展,不能建立在不可期的政策开放上;金门旅游资产需要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游客族群去做市场开发,打造具有文化的深度产品。“大陆的旅游市场大,初级市场是团客,再来就是侧重体验游的个人游市场。对金门来说,神秘性是一部分,要藉此打造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杨镇浯表示,这可以跟大陆如火如荼发展的乡村旅游做对接,因为金门就是“最高级的乡村”。

  他同时指出,金门旅游市场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客人的开发、从厦门引流、做旅游输送,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两门要多培养旅游人才,做更多层面的交流,才能成立更高层级的旅游一体化”。

  根据杨镇浯的观察,厦金旅游市场彼此互补,“厦门旅游市场也有老化的迹象,需要新元素进行活化。金门和厦门旅游一体化,无疑成为生力军,打造两地旅游一体化。居民生活同城化,以及共同生活圈,这都是同一个概念。”

 

  相关新闻

  “三懂老总”掌金酒 要在大陆“风生水起”

  说到金门最大的经济命脉,不得不提的是金门高粱酒。作为金门县生财的“金鸡母”,金门酒厂每年为地方财政带来上百亿(新台币,下同)的收入。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金酒深耕大陆多年,业绩尚需突破。导报记者日前在金门采访到金门酒厂总经理张鸣仁,这位“三懂老总”有着很多新的行销思路,要让金酒在大陆“风生水起”。

  什么是“三懂”?张鸣仁给的答案是“懂大陆、懂行销,懂酒”。他有丰富的大陆工作经历,在江苏历练近20年,还自创过白酒品牌,更擅长多渠道的行销推广。

  张鸣仁告诉导报记者,金酒在2006年销售额破百亿之后,到2012年达最高峰152亿,随后下滑到2015年119亿,2017年再拉升到124.3亿,目前正全面性整顿,包含内部管理、采购策略、产品品项等,都有新动作。

  “大陆的白酒市场有6100亿人民币,市场规模是台湾的200倍,只有接地气的产品才能突破市场。”张鸣仁说,大陆白酒有12种香型,但偏向绵柔型口感,所以金酒针对大陆市场也将投其所好,主打绵柔勾调,纯糯米高粱发酵。

  在产品策略上,主打三年酒基,让消费者“买新酒喝老酒”,通路策略则是通过大陆300家代理商,同时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利用会议行销、事件行销、展示行销、价格行销、媒体行销等多种行销手段,多管齐下。

  与此同时,金酒还特别推出小瓶装,除了迎合年轻族群外,在张鸣仁看来,“喝酒这事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喝不习惯”,小瓶装无疑会更灵活。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