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振乡村的“海沧例证”

2018-04-18 09:32 福建日报

  

  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现场

  4月18日,依托全国台联授予的海峡两岸社区交流基地,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在厦门市海沧区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农村基层组织、高校院所和相关协会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台胞青年共200多人考察了海沧乡村建设的成果,并参加论坛研讨。

  “海沧乡村在短短几年内,已经超越了台湾的平均发展水准。”与会台湾专家表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更多的台湾同胞看到了大陆的治理能力和乡村建设的美好前景。与会青年台胞纷纷表示,前不久大陆公布的“31条惠台政策”,让他们更加向往大陆,希望有机会能到大陆发展,积极投身参与大陆乡村振兴。

  与会专家在论坛现场上解读了两岸农村发展政策,分享了两岸农村建设经验,探讨了未来两岸互鉴互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空间和可能性。他们认为,两岸农村发展的历程具有相似性和相通性,台湾的先行经验可以为大陆乡村振兴进程提供补充和借鉴,大陆的广大乡村也可以承接台湾农村发展的人才和技术,成为青年台胞发展创业的新平台。

  借力台胞 海沧启迪乡村振兴思路

  据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海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400元,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省第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一体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意味着,海沧乡村振兴将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将区内乡村打造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乡村的先进代表、展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窗口和典范。”

  在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和台胞青年代表参访了海沧区四个乡村的十余个项目,并听取了海沧引进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参与乡村建设的经验。

  “海沧这一举措,直接快速地实现了对台湾乡村建设经验的借鉴,也为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创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赵一夫对记者表示,海沧在引进台湾农村发展人才和经验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人为本 两岸凝聚振兴乡村共识

  “台湾现在的‘农村再生’计划与大陆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无论在发展理念还是建设目标上都越来越接近。”在赵一夫看来,两岸乡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非常相似,应对政策也具有高度同构性。随着两岸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拉近,农村发展议题也更趋一致,“都比以往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乡村活力重建。”

  这种两岸农村的“同步化”进程,无疑为两岸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开启了历史性的机遇和窗口,也让论坛嘉宾的发言获得对岸同胞的更多共鸣。

  “海沧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及最大着力点是‘人’,这是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论坛期间,海沧区相关负责人深度解读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特色以及时间表和路线图。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能否发挥好“人”的主体作用,是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

  对此,台湾中华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高松根博士表示充分认同,“我在台湾农村做社区治理培训的时候,也深深感到在农村‘造人’是一个长期过程。给村民上课比给学生上课难多了”。

  天地广阔 大陆乡村或成台青创业“新舞台”

  “在院前社参观之后,我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在台湾需要6年才能做到的事情,大陆乡村和台胞社区助理两三年就能完成?”高松根表示,院前社村民素质的迅速提升,足可成为两岸乡村振兴的研究样本。

  台湾村里长联合服务总会总会长陈建良说,大陆缩小城乡差距的速度很快,村党支部村委会较之台湾的村里长治理模式也更有效率,台湾在未来也需要加强跟大陆的交流和学习,“让更多台湾青年来到大陆,了解并参与这里的乡村振兴进程”。

  论坛期间,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海沧区将更加重视农村教育,让农民有能力参与,更加注重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让农民有热情参与,发挥好“人”的主体作用。当前,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以人才振兴作支撑、以文化振兴铸灵魂、以生态振兴强基础、以组织振兴强保障五个方面的工作正有序推进。“海沧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样板和典范。”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罗京辉表示。(周思明 熊东帆)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