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筑梦“双城记”

2018-03-21 09:44 福建日报

  

    由高雄创扶“航空站”举办的大学社团5力培训营活动,吸引50多名台湾高校学子参加。

  核心提示:去年12月1日《福建日报》海峡版刊登了《台湾来的“筑巢”人》一文,介绍我省首家由台青投资运营的众创空间——福州台创星秀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与台湾高雄青年创业育成中心协作,帮助岛内青创项目落地福建的故事。如今,这两个平台再次携手,在高雄设立创扶“航空站”,将帮扶对象从台湾创业青年扩大到台湾高校学子,助力更多台青来闽实习、就业、创业,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让市场更广阔

  开春以来,高雄青年创业育成中心(以下简称“高雄育成中心”)已经开过几次异业联盟会,计划今年再带领几批台湾青年到福建市场考察,借助姐妹平台——福州台创星秀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福州孵化基地”)的资源和商机,帮助更多台青创业。

  高雄育成中心和福州孵化基地都由高雄青年创业协会团队创办,高雄青年创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李文财是这两个青创平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育成中心主要帮助台湾青年在岛内创业,但岛内发展空间有限,于是2016年他们在福州设立了孵化基地。“这样的好处,是让入驻育成中心的台湾创业青年,有机会把项目带到福州孵化基地,拓展新的市场。”

  林庆山在岛内经营精油贴布、酸痛膏等养生产品,先后加入高雄育成中心和福州孵化基地。今年春节期间,他顾不上休息,忙着与其他岛内创业青年会面,商讨节后在福州的工作计划。林庆山说,创业项目从台湾拓展到大陆,虽然环境变了,但两岸同文同种,语言、习俗相同,只要把产品和营销做好,相信机会很多,前景广阔。

  与林庆山一样,春节期间,从事文创设计的高雄青年余典浓也忙着跟朋友见面,商谈到福建发展的事宜。“近几年,大陆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这给文创设计者带来了发展机遇。”余典浓说。去年5月,余典浓入驻福州孵化基地,他负责接单,然后交给高雄育成中心的伙伴们完成后续设计工作。今年余典浓打算聘请台湾文创设计师常驻福州,更有效率地承接大陆业务。

  截至目前,高雄育成中心已协助80多名台湾创业青年到福建创业,项目涉及文创、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十多个领域。

  升级众创空间

  作为两个平台的主要负责人,李文财常常往来于两岸,一边运营管理福州孵化基地,一边为高雄育成中心的台湾青年进行创业辅导。

  “虽然两地都以扶持台湾青年创业为目标,但大陆双创氛围浓厚,福州孵化基地能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李文财告诉记者,高雄育成中心虽已入驻上百家企业,但主要向入驻创业青年提供课程培训、创业咨询等服务,功能较为简单,去年底借鉴福州孵化基地的经验,他们对高雄育成中心进行了一番改造。

  “过去,育成中心只提供授课、咨询的教室。改造后,我们引入了大陆众创空间的概念,增加了开放式的创业孵化空间,让企业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促进协同创新。”李文财说。

  对此,高雄市青年创业协会理事长邱荣煖认为,众创空间具有成本低、便捷性高、开放性强等特点,不仅适合已创业的青年,对于高校学子来说,也是实习、就业、初创体验的好场所。为此,高雄育成中心于今年初又设立了创扶“航空站”,帮扶对象从台湾创业青年扩大到台湾高校学子。

  先实习后创业

  创扶“航空站”正式运营以来,每月都会邀请各行业讲师授课,不定期举行活动,锻炼台湾高校学子的职场适应能力。

  李萱是高雄师范大学光电通讯专业大二的学生。李萱告诉记者,她对行销和策划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培训锻炼自己的行销力、企划力和执行力,为将来的职场作准备。李萱坦言,自己参加活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创扶“航空站”,了解大陆的发展状况,“我小时候跟父母去过一次大陆,后来就再也没有去过。近几年,不少同学、朋友去大陆学习、工作,听他们说大陆发展很快,机会很多,我想去看看”。

  去年,福建省出台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从文件中“就业”“创业”的次序,可以看出我省鼓励台湾青年先实习、就业,再进行创业,以增强适应性,提高成功率。李文财说,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创扶“航空站”与福州孵化基地合作,推荐有意愿的台生到大陆实习、就业。

  在李文财的推荐下,李萱将于今年暑期到福州孵化基地实习。目前,福州孵化基地也正与入驻企业联系,为台生在闽实习、就业设置一些职位。

  “其实,不少同学都对大陆充满好奇,比如我就一直想了解大陆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状况。”得知创扶“航空站”能够推荐台生赴大陆实习、就业,台湾“中央大学”大一学生周咏真立即报了名。

  “大陆有鼓励政策,台生有需求、意愿,我们有平台和资源,闽台众创空间携手为台湾青年创造圆梦机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李文财表示,高雄市青年创业协会与部分台湾高校已签订产学合作意向书,引荐更多台生到大陆实习、就业、创业,拓宽视野,实现梦想。

  □本报驻台记者 吴洪 文/图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