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厦门长庚护理院:台式养老让长者“经营生活”

2017-01-16 09:2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厦门1月15日电 题:探访厦门长庚护理院:台式养老让长者“经营生活”

  作者 陈悦 黄菊

  “荔枝”、“草莓”、“芭乐”……在厦门长庚护理院,每一间房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水果名”。这一独特的命名方式,体现的是这家养老院从台湾带来的人性化、注重细节注重长者“身、心、灵照护”的养老经验。

  来自台湾的护理部副主任骆淑惠近日受访时告诉中新社记者,用水果起名,是因为长者往往难以记住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房间号,而水果名简单易记,长者不易遗忘。而且,房间的排序是以水果名首字母的拼音依序排列,这样一听到长者报出房间名,护理人员就很容易判断出长者住在哪一间房间。

  骆淑惠说,护理人员熟记在心的,还有每一位长者的爱好、需要、饮食禁忌,甚至还有每位长者能够使用的语言。

  对人性化环境的重视,贯穿于厦门长庚护理院每一个细节。为了美观,长庚护理院曾在走廊上摆有盆花,但骆淑惠注意到,有的长者腿脚不便,必须扶着墙边的栏杆前进,遇到盆花时便不得不绕道。于是,她立刻让护理人员将盆花撤去。

  住在“荔枝”房的杜爷爷,今年90岁,从护理院创办的第一天就入住了。杜爷爷的房间,一如现在很多时尚年轻人的家一样,床头布置成照片墙,贴满杜爷爷自己和亲人的照片。杜爷爷颇为骄傲的,还有他亲手收拾的衣柜,里面每种衣物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

  在骆淑惠看来,将养老院布置成家的“氛围”对住在这里的长者身心灵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养老院中的长者“是积极的经营生活,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养护。”

  在护理院中,让爷爷奶奶们“经营生活”的重要方法还有发挥他们的才艺。新年将至,写得一手好字的杜爷爷,最近就在忙活着为护理院写春联。退休后才开始学习书画的杜爷爷,如今不但成为护理院中长者们的书画老师,还收了不少护理员徒弟。

  92岁的林爱华奶奶,则是长者们的音乐“领头羊”。住进护理院不到半年的她,学会了不少曲子,还专门为护理院写了一首歌。

  厦门大学退休教授汪慕恒和长庚护理院一样,祖籍在台湾。不擅长文艺的他,继续在护理院中为长者们“授课”。他的孩子为他买了一本成语书和一本历史故事书,汪教授从中各挑出一百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一个个讲给大家听。

  长庚医院副总经理兼护理部主任蔡来荫告诉记者,长庚护理院已经得到大陆长者们的认可,目前床位率在96%以上。除了秉承自创办人王永庆让长者“自在又有尊严生活”的理念以外,医养结合也是长庚护理院模式的成功之处。

  落址于厦门长庚医院住院部8楼的厦门长庚护理院,得以充分利用长庚医院的医疗资源。蔡来荫介绍说,护理院为每位长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定期医生查房,做好日常监测与主动照护。一旦长者生病,也会派专人全程陪护就诊。

  “这是我选择长庚护理院的重要原因。”汪慕恒患有中风,病发时三小时内是抢救黄金时间,此前曾因抢救不及时导致腿部留下疾患。而在长庚护理院,万一病发,在专业人士照护下前往长庚医院就诊,需要的时间还不到半小时。

  长庚护理院落地厦门两年多来,越来越多台湾养老机构跨越海峡,进入福建。蔡来荫表示,希望未来能将长庚在台湾的“养生文化村”经验引入厦门,让长庚养老文化更完整地引进到大陆。(完)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