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村落,“台味”有点浓

2015-10-13 11:02 福建日报

大夫第里的国学班见证两岸融合。

  海沧青礁村院前大夫第古厝里,来自台湾的子鱼老师正带领着小学童们,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活力排练着具有闽台地方特色的木偶剧《颜氏同宗情》。课堂里,一个忙碌的身影一直穿梭其中,那就是“两岸阳光故事家族”的发起人陈雅勤。

  “两岸阳光故事家族”是陈雅勤于2014年初创办的。这支致力于分享阅读、推广阅读的民间社会组织,由近1.3万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两岸故事义工”组成。在两岸同胞共同参与下,逐渐成长为两岸融合、多方参与、社会共享的两岸交流组织。

  今年年初,在由中央编译局和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社会创新奖”评选中,“两岸阳光故事家族”从全国222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问鼎十大优胜奖,全省唯一,开厦门先河。

  4月初,“两岸阳光故事家族”正式入驻院前社,免费开设国学经典、民俗文化等课程。从最初家长的质疑到认同,从三五学童到如今国学班的门庭若市,“两岸阳光故事家族”一直坚持着最初的开班理念——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理解两岸的乡情。

  之所以将国学班落户院前社,陈雅勤经过了深思熟虑。“院前社本身就代表着传统文化和两岸文化的融合。”她笃定院前古厝是国学班最好的载体,“让孩子在红砖厝里学习传统文化,比在高楼里的辅导班来得更真实。”

  “两岸阳光故事家族”的影响,只是院前社建设两岸同胞温馨融合“新家园”的生动剪影之一。“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凤梨酥观光工厂、“乡约院前”民宿等等,一个个项目经由两岸志同道合同胞的打造,在院前开花结果……

  为把村子里古民居这些古宝盘“活”起来,院前济生缘合作社专门请来台湾专家“把脉”。去年起,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的规划师李佩珍和团队成员一起进驻院前,运用台湾的做法,建造美丽庭院,修缮古厝,变废为宝,逐步把院前社打造成一个富有特色的“闽台文化村落”。

  集结两岸同胞心血、颇具台湾风情的“乡约院前”民宿一开张就迎来了首批客人,21名文学苑夏令营的孩子和2名外教老师在院前体验厦门后花园的乡村生活,6间客房被全部订满。据了解,目前想入住“乡约院前”民宿都得提前半个月进行预订。

  古朴的红瓦顶、镂空的窗棂……李佩珍与在场的规划师们交流说:“在进行民宿改造的同时,要注意农村地貌不变,建筑外貌不变,风俗信仰不变,唯有这样才能让大家感受到院前独特的闽台风情。”

  如今每逢周六下午,当你走进青礁院前社时,大夫第古厝里总能传来学童们清脆的朗诵声和欢笑声。一首首流传至今的闽台童谣,从学童们的口中吟唱,叙述着两岸源远流长的点滴历史,也牵起两岸同根同源的浓浓乡情。(林晓蕾 郑伟明 林泽贵 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