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平

政和白茶:千年之后的新荣光

2018-12-24 17:14 福建日报

  今年春天,让所有茶农揪心了一把。因为高山区遭受冻害,春茶产量仅6720吨,较去年减产1680吨,产量少了近两成。但是,幸好产值不降反升,春毛茶产值11.89亿元,较去年上涨了近五成。

  数字的一降一升,看似违和,实则不然,观照的正是近年来政和白茶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路子。虽然千年前宋徽宗盛赞政和白茶“如玉在璞,它无与伦也”,但物换星移,政和白茶一度不复往日荣光。为了让白茶走出闽北深山,政企齐心协力,近300家茶企各显神通,这才让昔日贡茶重现盛景,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旅赋能,穿越千年的回眸

  政和是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据1994年《政和县志》所载,民间相传,政和五年(1115年),宋徽宗喝了关隶县进贡的饼茶,十分满意,便把年号“政和”赐给关隶县为县名。

  政和白茶历史悠久。1994年《政和县志》卷八“茶业”记载:政和产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末五代时期,并与宋、元时期著名的建安“北苑贡茶”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古时,政和县的东平、高宅、长城、东衢、感化五里是“北苑贡茶”产地之一。明朝永乐《政和县志》记载:“政邑褊小,所产之土物与邻邑无殊,堪书者寥寥。惟茶、竹两宗,乃地利土宜,天赋所致也,足以与旁邑相埒。稽之袁邑侯《小录》,则云五季时,关隶之地野丛遍布,其叶银毫隐伏,其汤乳花殊白,山民目为珍物矣。余忝幕兹邑之初,尝询之西、南里父老,云其先祖尝有以茶为业且积富者。”

  1994年《政和县志》记载,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产红茶万余箱(每箱30公斤)。1940年,出口茶叶2.6万余箱,每箱价值银元230元。

  文脉源流,浩浩汤汤。向文化寻商机,隆合是政和首家吃“螃蟹”的企业。

  走进位于铁山东涧风景区的隆合茶书院,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一片徽派风光。内设的24间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旅馆,更有文化留人之意。这是一家茶企,也是白茶文化园,文化馨香迎面拂来。

  从1993年开始做茶至今20多年来,隆合茶业创始人杨丰逐渐领悟到,文化才是茶叶真正的灵魂。而他想做的便是将这灵魂带给热爱茶的人。作为政和白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他还编著《政和白茶》一书,将政和白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

  2016年,集观光体验、教育培训、技艺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传播机构——隆合茶书院面世,将茶、旅和文融合发展。“将白茶文化带出去,将喝茶人请进来,文、旅和茶相融相生。”杨丰说。

  不仅是隆合,政和许多茶企也纷纷试水融合之路。云根茶业在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制作过程中把朱子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并且举办云根茶学游;熹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饱含朱子文化的文创为政和白茶赋能,提高政和白茶的知名度。

  如此,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茶叶主阵,政和白茶名声渐隆。政和白茶成为盛会的指定用茶,并作为礼品赠送贵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