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召唤——厦门自贸片区巡礼

2018-09-30 11:26 福建日报

  9月26日《人民日报》第二十四版刊登长篇报告文学《大海的召唤——厦门自贸片区巡礼》,文章全面介绍了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三年来发挥改革创新引擎作用,推动开放发展的成果和创新经验,本报予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创新史。 ——题 记

  厦门,一座用水筑起围墙的南中国美丽城市。

  天为华盖,岛为城基,水为裙裾。晨曦夕霞,水天一色,白鹭鸣飞,舟船归港。翩跹一羽,多了些海客谈瀛洲的杳渺和神秘。

  作为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一直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

  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一组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1984年2月8日,“鹭江号”承载着历史的重托,犁开厦鼓海峡一簇如雪的浪花;游艇上,风尘仆仆刚从深圳、珠海特区一路视察前来的80高龄的邓小平,正边听汇报边站起身来辨认着地图上的地名方位。在这里,邓小平对陪同视察的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说,厦门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伟人的嘱托犹若在耳……

  2015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厦门历史性的又一飞跃,为厦门改革创新注入新动力。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2017年9月3日,厦门。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盛赞这座城市,“今天的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厦门这座城市的成功实践,折射着13亿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风从大海来,潮涌白鹭飞。

  40年,风雨兼程,厦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

  40年,沧桑巨变,厦门因改革腾飞,随开放繁华。

  一路走来,厦门的改革开放之路,犹如鼓浪屿上矗立着的郑成功雕像,无论风吹浪打,都始终铭记着祖国统一的使命和担当。

  一路走来,厦门的繁荣兴盛之路,犹如海水潮涌的鼓浪屿之波,纵然百音鸣惑,也都始终弹奏着自主发展的主旋律阔步前行。

  从2.5平方公里到131平方公里,从湖里到全岛,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片区,一步一痕,一阶一迹,厦门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以厦门自由贸易片区为引擎,扎扎实实地走好厦门改革开放的创新之路。

  满眼生机转化钧 天工人巧日争新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走过不惑之年,厦门已是旧貌换新颜。厦门自贸片区转瞬三年,它成为改革创新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发合作新高地。

  据统计,自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共推出343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制度举措49项,包括政府职能转变8项,事中事后监管1项,法治化环境建设2项,投资便利化5项,贸易便利化25项,对台交流合作8项。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引凤求凰”。三年实践,经第三方评估,厦门营商环境排名从2014年厦门片区挂牌前的全球61位,提升至2017年的全球38位。

  创新实施2015、2017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打通60余项外资准入障碍,外资企业由不足500家增加至2059家、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由2015年1.6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3亿美元、增长超2倍,接受“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较挂牌前增长1233家、注册资本252.73亿元。

  挂牌起至2018年3月,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3.49万家,注册资本近5559.58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059家,注册资本987.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30.03亿元。

  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等业态从无到有、逐步壮大。构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政策引导,探索直购进口、9610一般出口等特色业务,年进出口量已突破4000万件。明确5家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借助整车口岸,2017年销售量较2015年增长3倍,仅2018年1至3月即完成自主开证1164辆、金额8323.6万美元。推动建设风信子、山姆会员店等一批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片区年均进出口规模保持在14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1/4,年均增长率20%以上。服装鞋帽、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矿产品等为主要大宗进出口商品。

  厦门自贸片区相关领导作为筹备者、见证者和践行者,直接目睹它从无到有、从孕育到降生再到成长的全过程。谈及自贸片区1000多个日夜成长经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持续”。

  厦门市主要领导成立自贸领导小组,整体协调各方工作,先后召开了15次市自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全市之力建设自贸区。

  厦门市相关领导挂帅自贸委主任,持续推动改革创新。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率先全国实行税控发票网上申领;进口酒检验检疫快速通关,助力厦门跃升为酒类进口前五港口;建成全国参与部门最多、功能服务最多、服务企业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助力通关便利化。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跨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厦门自贸片区紧紧抓牢大有可为的历史时期,为全面深化改革而呼,为全面扩大开放而鼓。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风险防范为底线,以投资、贸易、航运、金融、税收、法治、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为重点,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溯源而观,厦门从来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成为经济特区,这就是创新。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这个蓝图如何绘制下去?更需要持续创新。

  厦门——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眷恋的城市,是他踏上闽地工作的第一站。

  总书记为这片承担着党和国家使命的改革开放先行的城市,洒下了智慧的汗水,植下了远方的目标,绘制了战略蓝图。他亲自主持编制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毫无疑问是高屋建瓴的决策指南,是厦门发展战略的历史性突破。它指明厦门今后发展的战略步骤:第一步是实施保税政策,建保税区;第二步是把保税区扩大到全岛,扩大其功能转化为自由贸易区,实施自由贸易区的政策;第三步是有限度地全岛放开的自由港,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21世纪已经走到第二个十年年尾,厦门自由贸易片区实践也已三载。当下43.78平方公里自由贸易片区,又肩负起特区创办之初2.5平方公里的探索发展重任。

  使命就是担当,探索就是责任。

  厦门自由贸易片区,以制度创新破局。制度既是政府的信用,也是发展的保障。制度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可活力四射,用死则固步自封。

  千头万绪也有一定之规,厦门自贸片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从市场准入领域审批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入手,切中肯綮,打开制度活力与市场活力衔接的肠梗阻。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市场准入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出台颁布,极大地激活片区市场的这池春水。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