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宗祠

苍天见证吕氏宗祠连血缘

2014-04-11 15:37

    两岸吕氏祖厝和宗祠的传奇及建筑特点

    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吕氏祖厝龙潭楼,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3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田段之中,坐西朝东,四周群山环抱。此楼建于龙年,楼前的溪流有一大深潭,故取名为“龙潭楼”。楼内嵌有两副对联:

    龙跃浪高春气暖,潭深源远水流长。

    龙性天行健, 潭清印月明。

    龙潭楼是一座四方型建筑。楼外周长104米,底层外周墙厚1.73米,占地面积676平方米。楼高4层16米,每层有16个房间,共64间。楼内四个角都安有木制楼梯能通至4楼,形成梯梯楼楼相通。

    龙潭楼在建筑时防卫功能设计比较周全,能阻止外来入侵,在4楼的4个边角外面,分别建有一个楼斗——“了望台”,安有火药铳,土火炮一门,4楼的各角还备有不少可投掷的石块,作为反击外敌的武器。

    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南靖书洋田中龙潭楼吕氏第十与到十二世,有几十人迁往台湾。其中,第十一世廷玉夫妇、十二世吕夏珍,渡海到台湾谋生,居住在桃园县,成为那里吕氏家族的开基祖。目前吕廷玉在台湾的后裔有四千多人,吕夏珍在台湾的后裔有二万多人。廷玉派下子孙在台湾桃园先后兴建吕氏河东祠、吕祖圣殿、吕祖陵寝等在台湾祭祖物业。

    家住台湾桃园市的吕传胜律师,是十一世吕廷玉的后裔孙,他在一九九一年编纂出版的吕祖圣殿,吕祖陵寝的传奇故事一书中,对两岸宗祠的故事是这样叙述的:台湾桃园的吕祖圣殿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子时(农历十月十二日)落成。然而无独有偶,南靖县书洋镇永丰里吕厝龙潭楼,吕氏祖籍地的吕氏宗祠也在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日子时落成,取名“芳园堂”。海峡两岸中断交往二百多年,台湾的桃园市和福建南靖县的龙潭楼,分别新建吕家宗祠,竟不约而同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落成,这种巧合令人惊奇,令人感动,莫非是祖先在天有灵,暗中促成。

    南靖县吕氏家族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宗祠叫“芳园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至今已经四百五十多年。芳园祠系土木结构,房梁为杉木支架,屋顶盖以青色的瓦片,中间为主殿,厅内供奉着先祖,为一厅两室,主殿的东西两侧建有两排护厝平房,可供人居住,围墙和房子相连,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建筑面积五百余平方米,还有外大埕面积二百一十平方米。宗祠坐甲向庚兼卯酉庚申庚寅分金,大门坐甲兼寅申三分,属有雄牛撬坎形,地理极佳。

    根据史料记载,南靖县吕氏宗祠芳园祠已先后经四次重修翻盖,每次重修台湾宗亲都有出资。

    芳园祠第一次翻盖重修,于公元一八三八年,共费用银一百五十三两二钱五分,其中,台湾桃园宗亲捐银二十四两一钱八。

    公元一八六五年,芳园祠被战乱焚毁,至公元一八七六年再商建造,因财力不足,又往台湾向宗亲捐银两,那面正厅两廊门楼,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全部完工。

    一九二六年第三次重修翻盖。当时有水涌、钟川、植槐三人前往台湾桃园新路村、青埔里、中历里,接受吕氏宗要友顺、新进、阿家、阿扁、石同、光辉、成家等捐出的银款八百九十元。一九二七年宗祠翻盖竣工后,台湾宗亲委派宗长吕中国专程到祖地宗祠谒祖会亲。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