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 支持台胞义工参与共建温馨家园

2014-07-31 10:06 人民网

  人民网厦门7月31日电(江俊涛、刘倩)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最大的企业是台企,最多的商人是台商。因此,除在文化、宗亲等方面开展丰富热络的交流外,该区还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发动台胞参与社会治理、融入社区建设。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曾表示,厦门将发挥对台优势,充分利用海峡论坛等平台,加强两岸社区治理方面的交流,吸取台湾社区治理的经验,同时邀请更多台湾基层社区治理者和基层民众来厦门,交流和感受社区治理、服务的经验和成果,促进两岸民众感情的融合,构建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而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更是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海沧的发展离不开台商台企的努力,海沧将积极主动地为台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着力解决台商反映的问题。同时,希望台商朋友们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提出更多建议,一同融入到“共同缔造”中来。

  践行群众路线,不能脱离台商台胞;共建美丽家园,需要两岸同胞携手。在海沧,从政协委员、涉台法庭陪审员,到小区业委会主任、社区义工,广大台胞跟其他居民一道,不断为海沧这个“家”衔泥垒巢,增砖添瓦。本网记者在海沧采访,亲身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共建新家园”的浓厚氛围。

海沧区义工志愿者开展洁净家园活动。(林广明 摄)

  因服务周全,众多台胞把海沧当家园

  海沧区新阳街道兴旺社区里居住着不少台湾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许敏芳经常到台胞家中做客,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前不久,许敏芳在夏先生家时发现,客厅的天花板湿了一块,是楼上杨先生家漏水渗下来了。“杨先生说自己爱人快生孩子了,先不维修。”夏先生看着天花板的水印越来越大,很是着急。

  原来,杨先生一家是台湾人,按家乡习俗,在女人生产前家中忌讳破土,杨先生就想等爱人生完孩子再维修。许敏芳摸清情况后,将两家人约出来聊天喝茶,双方越谈越投机,便各自作出让步,夏先生同意缓修,杨先生则提前将太太送回台湾,迅速启动维修,问题迎刃而解。如今,两家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台胞,海沧区在工作和事业上也给予台胞最大的支持,其中颇具亮点的举措之一是:今年6月20日挂牌成立了大陆首个办理集中管辖涉台案件的检察室,这是自2012年6月,海沧在全国设立首个专门的涉台法庭之后,在涉台司法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据了解,该涉台检察室可跨区域集中管辖全市一审涉台案件,并专门聘请6名台商作为检察联络员。另外,海沧区法院也选任了20名台胞陪审员,专门处理涉台案件,以便更好地为台商、台胞、台企提供法律援助。至此,海沧区涉台司法已经取得了四个“全国率先”:率先聘请台胞担任人民陪审员和检察联络员,率先设立涉台海事审判庭,率先设立基层法院涉台法庭,率先设立涉台检察室。

  无论是生活小事,还是司法举措,这些缩影中透露出来的点滴关爱正是海沧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对台工作上的具体体现。“现在的海沧,最吸引我们的是它的开放与包容,投资环境已日趋国际化。”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陈信仲告诉记者,海沧已成为台商的第二个家,不少台商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在今年6月两岸特色庙会上,鸣锣开市的一位老先生说自己是“新厦门人”、“新海沧人”,他就是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曾钦照。他在厦门生活了24年,与其他台商一样早就把海沧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常年奔波于两岸之间,曾钦照发自内心地感慨: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人么。

  “让我吃惊的是,在对社区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中,台胞满意度最高的选项,是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工作态度。”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李明欢教授对记者说,“来自百姓的肯定才是群众路线的最高追求。”李明欢认为,因细节而温馨,因温馨而美丽,因美丽而“诗意地栖居”。如今,越来越多的台胞把海沧“新城”当做了“新家园”。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