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概况

经济发展

2013-06-09 11:05 2010福建年鉴

  金融 

  【综述】  【银行】  【证券】  【保险】  

  综述    

  【金融运行】 【外汇管理】 【金融监管】 

  【金融运行】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年金融运行有所加快,金融机构贷款、结售汇、股票交易和保费收入等指标增长加快。受股市持续活跃、股指大幅上扬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和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减缓,货币流动性明显增强。贷款利率上行,货币市场利率振荡加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2.01%,增幅比上年末下降8.97个百分点;全年本外币各项存款新增1113.02亿元,比上年少增508.03亿元。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5.63%,增幅比上年末提高0.34个百分点;全年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1739.72亿元,比上年多增350.90亿元。全年现金净投放实现负增长,比上年少投放41.37亿元,扭转了福建连续4年现金投放剧增现象。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

  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均呈逐波下降态势,受股市的影响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末全省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12.3%,增幅比上年末回落7.8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长17.57%,增幅比上年末回落8.52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增长7.89%,增幅比上年末回落3.38个百分点。尽管受股票二级市场持续活跃和新股申购的影响,大量的企业存款转化为银行的同业存款,但由于企业活期存款保持稳定增长,M1增势总体仍明显强于M2,而M2不含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因此代表货币流动性的M1/M2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下半年现金净投放量同比明显减少,M0增减起伏较大,进入6月以后增幅逐月走低,增速波幅大于全国。

  存款增幅波动下行,与股市的联动性增强;银行资金来源结构变化明显,短期性资金占据主导。全年股市对银行存款的影响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上半年沪深股指的节节攀升,股市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力度加大,储蓄存款增速自2月起持续下滑;下半年以来受印花税上调后二级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以及大盘股密集发行、一级市场申购收益率显著提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大量资金云集基金市场和一级市场,而随着各家商业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的陆续推出,新股申购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也进一步加剧。从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看,储蓄存款流入股市后以第三方存管方式体现在同业存款项下,使得同业存放尤其证券公司存放资金增长较快,银行存款的流动性显著提高,年末本外币定期存款(含通知存款)比年初减少9.49亿元,占各项存款的比重比上年末下降4.48个百分点;全年同业存款增加263.28亿元,比上年多增104.52亿元,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趋势明显。从存款来源看,储蓄存款增量明显低于企业存款,年中部分月份累计增量甚至低于财政存款,银行存款增量主要依赖企业存款和财政存款。

  中长期贷款高位增长,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随着海西建设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季末增速达34.83%,高出人民币贷款增速9.2个百分点。当年新增中长期贷款比上年多增244.33亿元,其多增额占人民币贷款多增额的111.29%;当年中长期贷款增量占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68.63%,比上年提高6.69个百分点。而银行资金来源期限结构明显短期化,当年末定期存款(3个月以上)余额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不足30%,而中长期贷款(1年以上)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高达50%以上,不仅增大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将制约银行对实体经济的长期性资金投放。

  居民负债取向改变,个人贷款大幅增长。由于CPI的持续走高及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居民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结构急剧调整,居民对银行贷款的需求空前旺盛,全年个人贷款比上年多增290.52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比上年多增209.94亿元,占个人贷款多增额的72.26%。随着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贷款产品的创新力度,个体户及个体经营性贷款增量比上年多增57.21亿元;公司类贷款比上年多增54.21亿元。受当年人民银行先后6次上调基准利率,不断收紧流动性的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执行上浮利率的比重逐季上升,执行下浮利率的比重第四季度明显下降。

  银行业资产质量继续好转,不良贷款继续“双降”。按五级分类,当年末全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分别减少40.86亿元和降低1.47个百分点。银行业效益继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较快增长,全年中资银行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76.39%,全年手续费净收入比上年增长110.85%。

  货币市场成交活跃,市场利率振荡加剧。银行间拆借市场全年成交量比上年增长408.01%,总体资金流向表现为净融出5266亿元,是上年的8.19倍,显示省内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仍较为充裕。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大盘新股发行的影响,同业拆借利率振荡加剧,总体走高。当年全省银行间债券回购、现券交易成交增长46.54%;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流向上以净融入为主。票据市场总量总体持平,年末全省票据融资(含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余额比上年末增长7.497%,其中商业汇票贴现(含转贴现)业务年末余额同比降幅达42%;票据转贴现利率和贴现利率年末大幅攀升,票据市场利率与相关货币市场利率之间联动性加强。股市指数屡创历史新高,全年福建市场股票交易总额是上年的5.95倍;兴业银行、三钢闽光等3家企业发行A股并上市;冠城大通、厦门国贸、厦工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实施增发,实现再融资42.54亿元;3家法人券商净利润为上年的7.2倍。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有了长足发展,4家取得债券结算代理资格的金融机构代理现券和债券回购成交金额分别增长319.18%和56.79%,国债柜台交易清淡。保险市场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增长24.67%,保险赔款给付总额增长53.79%,其中5年期的“银保分红险”当年陆续到期是赔付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个人黄金交易持续活跃,受股市火爆、基金热销的影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共办理个人纸黄金交易额下降52.63%;实物黄金交易发展迅猛,省内4家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即兴业银行、紫金矿业、福辉珠宝和厦门市商业银行)在上海金交所成交增长147.59%。

  银行净结汇大幅增长,全年银行结汇增长31.16%,售汇增长45.84%,净结汇增长25.16%。尽管当年内人民币升值提速并未改变外汇收支保持净结汇,但部分项目结售汇出现逆差。全年服务贸易净售汇1.56亿美元,服务贸易转为逆差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管理政策放宽,服务贸易项目用汇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全省银行自身结售汇出现12.98亿美元逆差,主要是由当年9月中旬央行出台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新增部分的宏观调控政策所致。  

  【外汇管理】 

  深化外汇管理和服务方式方法创新,充分发挥福建独有的账户收支汇兑全口径数据优势,开展外汇账户系统中贸易收支与贸易顺差相关性分析,试运行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改进逾期核销催核方式,实现全省企业“名录”信息的实时公布和省内异地付汇信息共享;配合省国税局开展出口退税免于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试点;在全国率先完成企业外汇信息档案数据库系统推广上线工作,提高外汇非现场监管水平;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无纸化操作试点,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参检率超95%;批准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及其下属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开立外资并购账户,用于办理国有产权交易外汇资金的托管和结算,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外汇资金流入监管,自主开发“跨境外汇收支非现场监测系统”,有效提升外汇资金监测核查效率;深入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查实异常外汇资金假借贸易、投资、外债、个人等形式或通过“地下钱庄”等渠道流入境内的典型案例,对19家企业涉嫌违规的3616万美元,以非法使用外汇、违反外债管理规定等定性处罚,充分发挥外汇检查手段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和短期非法跨境套利的威慑作用;积极与省发改委、外经贸厅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促成外资房地产企业资本项目项下汇兑环节统计监测及管理政策的落实。合理引导外汇资金有序流出,继续简化境外投资外汇来源审批环节,全年境外投资项下外汇资金汇出超过2亿美元;批准紫金矿业集团公司5000万美元外汇贷款,满足其香港子公司项目前期费用及后续资金需求,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大力整顿规范外汇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以“地下钱庄”为代表的外汇非法交易活动,分别查获莆田和泉州两个“地下钱庄”,全年全省(不含厦门)共立案检查的外汇案件结案率达100%。 (王勉) 

  【金融监管】 

  构建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强化资本约束和风险管控,银行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截至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为15219.33亿元,比年初增加2921.88亿元,增长23.76%。各项存款余额为10372.29亿元,比年初增加1112.59亿元,增长12.01%;各项贷款余额为8522.56亿元,比年初增加1739.72亿元,增长25.63%,增幅比全国高9.2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296.82亿元,比年初减少40.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48%,比年初下降1.4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25.26亿元,比上年增加95.80亿元,增长74.01%。

  坚持金融服务经济导向,支持“海西”经济发展作用显明增强。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针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保持信贷增速、结构与市场有效需求相适应。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银团贷款发展,指导银行业协会制定《福建省银行业银团贷款合作公约》等5个制度规范,福厦铁路、莆田LNG燃气发电等项目银团贷款顺利签约,10家银行参加,合同金额达123亿元。联合省外经贸厅举办防范汇率风险论坛和培训班,帮助企业应对国家出口政策调整、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美欧贸易壁垒等新形势,推动外经贸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制定银行业支持海西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联合省农办召开银行业支持海西新农村建设会议,在13个县(市)开展支农信贷综合试点,截至年末辖内农业贷款余额为511.44亿元,比年初增加99.1亿元。着力发展小企业融资服务,出台支持小企业融资政策,联合省经贸委在泉州举办第二届福建小企业融资论坛;建立小企业融资服务考核机制,全年小企业贷款平稳增长,截至年末辖内小企业贷款余额为488.66亿元,授信户数81867户。在全国率先着手解决柜面排长队问题,指导在法定长假期间推行网点轮休制度,组织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表彰114家“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银行业公众服务进一步改进。积极引导银行业支持生猪养殖、“菜篮子”工程,促进市场物价稳定。在全省103个乡镇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公众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注重提升资本充足率和拨备充足率,地方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发展迈出重要步伐。截至年末,兴业银行和福州、泉州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达到9%以上,拨备覆盖率分别比年初上升24.65、55.84和15.19个百分点;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平均资本充足率比年初上升4.14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减值准备充足率比年初上升23.34个百分点。探索改革模式,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以强带弱跨区域战略入股,成立全国首家股份制农村信用联社,成功解决柘荣县农信社因历史包袱沉重无法启动改革的难题;指导晋江、石狮农村合作银行顺利组建并开业;经三年多的努力,全省农村信用社由原来的947家小法人社,组建成68家统一法人联社和3家农村合作银行。联华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功引进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在国内同业率先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信托投资公司。福州市商业银行实现省内跨区域发展。

  以金融创新为动力,银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出台福建银行业金融创新推进方案和年度实施意见,举办12期“福建银行业金融创新大讲堂”,促进银行业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指导开展金融创新实践,批准新增邮储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网点306个,农行“三农”金融服务、邮储机构小额贷款等全国性试点相继落地福建,支持福州市商业银行推出自主开发的首个开放式“金石”理财产品。指导推广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辖区银行业通过加强金融创新促进了收入结构优化,2007年福建银行业非利息收入比上年增长92.98%。

  完善监管手段,推进监管创新,监管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有效运用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等手段,加强对银行业风险监测、识别和预警,适时“窗口”指导,促进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创新出台银行业大客户主债权银行监测预警制度,客户风险监测系统运用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分类监管,对高风险机构实施高频度、强力度的重点监管;开展中小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级,创新建立大型银行分支机构重点监测行制度取得良好成效。深入开展银行业案件治理,建立银行业案件分析例会制度,联合公安等部门在莆田市成功举行银行业反抢劫应急预案演练,深入开展银行业网点安全评估和安全保卫工作大检查,促进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以“福建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合规监管,促进银行业合规意识进一步增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启动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督促指导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控能力提高。科学立项,提高现场检查针对性,全年共组织392个检查组,检查各类各级银行业机构1227个,依法查处违规行为99项,经济处罚金额241万元,取消高管任职资格7人,责成处理责任人317人。积极探索运用相关调查权,在大额不良贷款检查和信访案件线索查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深入企业及有关部门进行延伸检查。规范市场准入操作流程,着手开发银行业从业人员不良行为信息库系统。全年共核准设立机构195家、变更332家、撤销133家,批准新业务91项,核准高管任职资格975名。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