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脉络

闽台客家渊源

2013-12-17 15:42

  客家源自汉民族,是汉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晋末年,中国的北方陷入严重的战乱,历史进入所谓“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族为避战乱而纷纷向南迁徙至相对平和安定的江淮流域。唐朝中期至南宋,中原大地又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五代纷争及金兵攻克北宋等战祸,中原汉民为着生存和发展,只好向因崇山峻岭、荒野原始而少有人烟,较少受战祸蹂躏的今江西东南部(赣南)、福建西南部(闽西)、广东东部东北部(粤东)迁徙。客家先民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后,和原先居住在这里的畲、瑶等少数民族一起共同开发这片地旷人稀的山区,通过耕作技术的互相交流,劳动剩余产品的互通有无,特别是客家先民与畲、瑶等少数民族互相通婚后,结成了以汉族血统为主的共生共存、互相依赖的共同体;形成了以古代中州汉语为主,同时吸收当地各种有生命力的语言而演变成独特的、活泼的、丰富的客家方言——客家话;形成了重视文化教育和以中原礼仪为主并吸收畲、瑶等原住民习惯的文化风俗;养成了爱国保族,不畏强权、坚苦耐劳、自尊自重、崇祖敬宗、尊师重教的客家精神。五代至宋元时期,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支系——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诞生了。

  闽西古称汀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福建省西部。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政府在福州、抚州之间设置汀州。汀州初设时辖长汀、黄连、新罗三县,宋时,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六县,明成化年间增设归化、永定两县,共领八县。闽西由于武夷山脉的屏护,发生在中原及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几次较大的战乱都较少波及,同时,也是福建的晚开发地区。“宋元时期,北方汉民入闽后落居于福建各地,其中相当一部分落居于闽西、闽北地区……特别是闽西,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是北方汉民入闽后较晚涉足的山区,而当沿海、沿江一带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区域人口逐渐膨胀的时候,后迁入的汉民就不得不向闽西山区拓展,从而促进闽西山区的迅速开发。”客家人在这片乐土拓垦耕耘,繁衍生息,然后又向闽南、粤东、台湾等地和海外播迁。

  闽西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也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早在明代,闽西就有一批客家人迁徙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所率领的2.5万名将士中不少就是闽西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出现的几次移民高潮都有闽西人参加。而更多的客家人是从客家祖地闽西播迁到闽南、粤东后,再从闽南、粤东迁徙到台湾的。我们可以从客家族谱和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闽台客家之间的深厚渊源关系。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