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5期

洪洞大槐树“根”入台湾

2017年07月06日 10:3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北教育大学林炎旦把寻根祭祖园内的第2代大槐树称做“神木”,他说,来这里进行寻根很重要,人要追寻自己的根本、根源,台湾人的祖先都是大陆去的。当他在祭祖堂找到了自己林姓祖先的牌位时,让他特别的感动。于是,他虔诚地为祖宗上香,还特意把林姓祖先的牌位给拍摄了下来,说是要带回台湾留做永久纪念。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流传了600多年的民谣,成为海内外槐乡后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树也因此名扬四海。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的洪洞贾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大槐树被当作“家”,称做“祖”,看作“根”,成为海峡两岸及海外亿万人心目中的祖籍故地。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来自海内外的寻根者络绎不绝,他们在寻根谒祖后,总喜欢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洪洞移民始于明朝。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频,终于激起连绵10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的50余年间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西北2公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海内外洪洞移民地区广为流传。

  据载,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遍布全国18个省,共有500多个县市,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悠悠600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如今,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有许多移民辗转移居台湾并开枝散叶。

  洪桐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举办了26届

  初夏时节,大槐树祭祖园里垂柳依依,漫天飞絮。枝繁叶茂的二三代槐树,绿冠如蓝,郁郁匆匆。柔阳渐渐升高,如一匹金缎披幔在人流和绿槐与繁花之间,让人认不出是人面还是繁花。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洪洞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5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3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20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80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漫步祭祖园,古代和现实幻梦般交织,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一道正中书有“根”字的“照壁”,深深把我吸引住了,这是祭祖园的标志性建筑。八字结构的影壁正中红底金字的“根”字显得犹为醒目。两侧影壁上刻有“饮水”与“思源”,与中间的“根”字互相辉映,共同营造了大槐树下移民后裔浓浓的思乡之情、桑梓之意,这里面饱含着他们“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家国情结。

  走近照壁,用手轻轻抚模着“根”字,顿感一腔热血在胸中澎湃,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流传在洪洞一带民间的故事。据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膜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他们不但没抢掠,而且他们匐匍亲吻了祖籍故土,并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为此,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树有根方可叶茂,水有源方能源远流长。园中的古槐根,生长在宋元时期,远在明代移民之前,就已是名副其实的古槐树之根。此根高6.2米,外露部分4.2米,整体造型巧成,盘根错节,十分奇妙。它像征着拖儿带女的移民,让人对先祖的背井离乡的凄切情景产生更多的连想。我搂着署有“槐根”二字的冰凉石壁,心头却感到了一阵阵温热。因为对华夏儿女来说,根,是一种精神,一种依托。

  为满足海内外洪洞后裔寻根谒祖的愿望,从1991年开始,景区先后成功举办了26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共26届,清明节为主祭日,每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云集于此,表达着对大槐树老家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名流莅临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参观考察,挥毫泼墨,题词留言。

  因为祭祖,引来了一群恋乡的神鸟,在洪洞流传着一个感天动地的神鸟故事——

  从首届“寻根祭祖节”的头天晚上开始,就有成千上万只小鸟从天而降,先飞往中共洪洞县委、县政府大院内,然后黑压压云集到大槐树祭祖园,白天飞翔于祭祖园上空,黑夜栖居在祭祖园的树丛中,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大槐树祭祖园内,一时鸟声鼎沸,热闹非凡。洪洞人以为奇观,几乎倾城出动拥入大槐树祭祖园观赏。人们看到在园内第二代、第三代槐树和其他树木上,鸟儿落满枝头,它们时起时落,交颈偎依,仿佛经年不见的老友,在倾诉昔时的离别意,畅谈今日在它们的思乡之情。人们深深为之感动,都说:“移民的子孙要来祭祖,这些鸟儿也具有灵性,代表移民的子子孙孙,也是回老家来看望亲人来了。”这些鸟儿每天傍晚飞来,凌晨时分又向东北方向飞去。它们的形状像麻雀,但比麻雀略大,颜色是灰黑的,来时鸣音响亮,啾啾欢啼,去时叫声凄凉,哀鸣而去,洪洞人民称它为“神鸟”、“思乡鸟”。有人说它们是大槐树移民死后所变,生不能归故里,死后化做鸟儿也要飞回故乡,看看家乡变化。这一壮观景象一直到清明节后才全部消失,来自海内外参加祭祖活动的槐乡子孙无不为这一奇观所惊叹。这种奇观自首届祭祖以来,每年的祭祖节都会重现,对此奇观洪洞县电视台录制了专题片,在洪洞电视台、临汾地区电视台、山西电视台都作了专题播映。

  台湾同胞纷纷到洪洞大槐树下寻根

  随着海峡两岸的各项交流交往日益频繁,许多早年迁移台湾的洪洞大槐树后裔纷纷回到洪洞寻根谒祖。2014年7月9日,参加“‘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的近百位台湾文化界人士来到共洞大槐树下寻根。

  来自东岸的大槐树后裔来到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根雕大门,这扇大门宽20米,高13米的槐树根造型,寓意大槐树同门、同根、同祖、同心。台湾大槐树后裔们纷纷在这座大门前拍照合影留念。在“饮水思源”的牌匾前,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来到大槐树下,中国人的心中都很是感慨。他说,他的夫人就是从山西移民到湖南的,她非常想回来,他也一样。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区的核心建筑祭祖堂,堂前置有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的牌位,全体台湾文化界嘉宾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虔诚地为自己的祖姓牌位上香。台北教育大学林炎旦把寻根祭祖园内的第2代大槐树称做“神木”,他说,来这里寻根很重要,人要追寻自己的根本、根源,台湾人的祖先都是大陆去的。当他在祭祖堂找到了自己林姓祖先的牌位时,让他特别的感动。于是,他虔诚地为祖宗上香,还特意把林姓祖先的牌位给拍摄了下来,说是要带回台湾留做永久纪念。当台湾嘉宾们将要离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时,一位台湾女嘉宾依依不舍。500年前本来一家人因移民而分离天各一方,她说,海峡两岸500年前是一家人,确实天下的炎黄子孙根本就是一家人。

  近年来,从台湾回洪洞寻根的人数越来越多,2016年7月26日,洪洞大槐树景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台湾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华夏山西采访团,该团一行20余人。他们从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来到洪洞大槐树景区,主要是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根祖文化,感悟根祖文化精髓。姓赵的团长看到槐根激动不已。他说,此次回到大陆参观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让大家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亲自感受传统根祖文化的魅力。【文.图/陈国明(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李瑞艳]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