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7期

品读适中土楼

2017年08月29日 13:3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有许多的地名,不仅是一个区位地理的标识,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涵。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便是。

  “适中”从字面上理解,“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是介于太过与不及之间,传导中国哲学的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论,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大至治国安邦,小到日常处事,都应讲究分寸,中正适度。

  适中古称“上坪”,是闽南进入闽西的第一站。由于地处闽西南交通要道中段,明嘉靖十二年,官方在此设置驿站,故名之为“适中驿”,“适中”地名由此而来。时移世易,适中古地名被保留了下来,往返于厦门、漳州及龙岩的信件、邮资在此交接也沿袭了下来。民间迄今存有“厦门适中”的信封,由此更加佐证了“地名,是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远多近?有了地名,回家的路,再远,也很近。

  适中镇于我并不陌生。2003年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曾被我写进拙著《名镇名村览胜》。其中一小节用了这样的标题——《适中镇土楼甲八闽》。这是因为:“由于适中镇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且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居民建筑’——土楼,是目前福建省境内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楼层最高,风格最独特的土楼群。”

  此行有幸看到适中20世纪30年代全景照片,除了水田就是土楼。一道峻拔的板寮岭宛如天然的屏障,守护者这方盆地、这方风水宝地。全镇现存土楼242座,确切地说是全国方形土楼最多的乡镇。“甲八闽”表现的不光在数量上,而且在特色上。陪同我前去适中镇采访的镇党委宣传委员江勇告诉我,适中拥有全省土楼之最:最古老的古丰楼、最高的庆云楼、最华丽的典常楼。

  限于采访时间,只能挑看最有特色的。窥斑见豹,期待通过此行考察,将适中土楼的文化作更深入地解读。

  适中镇的价值发现,首先得益于土楼。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一次偶然机缘,发现了适中镇的土楼。在他的《福建龙岩适中土楼的初步考察》一文中,记录了当时发现时的心情:汽车沿319国道“经过一段蜿蜒曲折,骇目惊心的山中爬行之后,豁然开朗,一山中盆地,高楼耸立,栉比连檐,平平的屋顶,深深的出檐,高大宏伟的墙体,配上小小的窗洞,远望若城,和北京的城楼相仿佛……”这是一个外来人对适中土楼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建筑学家对特殊民居的惊艳发现。

  随后,路秉杰教授带领师生75人,历时25天,考察并实测了适中方土楼22座,以及唯一一座椭圆形土楼、谢氏宗祠等,编著出版了《龙岩适中土楼实测图集》。

  这可能不是研究福建土楼最早的学术专著,但却是将适中土楼公诸于世的第一本力作。正是这本书,先后吸引了罗哲文、陈从周、路秉杰、骆中钊等一批建筑界的翘楚相继到访适中。

  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族。晋永嘉之乱以后,客家先民多次迁徙,跨黄河,渡长江,历尽艰辛,在赣南、闽西、粤东这一片山区逐渐定居下来,形成客家民系。土楼是客家人南迁福建用生土夯筑的楼房民居,建筑的形式有方有圆。新罗区属于闽南语系,但深受客家文化影响,适中土楼就是佐证。适中土楼始建于宋末元初,盛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代。鼎盛期达360多座,人口三万多。历史上遭遇两次兵灾匪患大的破坏。一次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年,另一次是1934年(后甲子),现在保存下来的仍有242座。

  作为历史文化名镇,最大特色也体现在土楼上。适中几乎每座土楼都镌刻有若干对联。先辈们把土楼建好后,都要起一个吉祥的楼名。并为大门、厅堂撰写、镌刻几幅对联,这些对联不但内容深刻、蕴涵儒家伦理和家训,而且文句风雅别致、对仗工整、好读易记,具有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在内容上,或反映先民迁徙播衍和念祖思亲的内容,或颂扬祖德宗功和良好家风,或表现祖先开拓进取、勤劳勇敢的精神……字里行间传递着忠孝礼智信的丰富哲思,寄托出建楼主人对后代的殷殷期盼,在为后辈建厝筑楼的同时,也确立了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规范。不仅反映了本楼的特色,也反映了适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楼以古名尊古训法古程要念先人古意,家惟隆智振隆基丕隆业遮彰后裔隆丰。”

  这是古丰楼的楹联,将“古丰”的取名由来和意涵揭示无遗。古丰楼位于中心村墩古,原为蔡氏民居。据族谱记载,古丰楼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第十三代裔孙陈小十(字古丰),在适中开基时向蔡氏购买宅基兴建的,以陈小十的字命名为古丰楼。据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调查、考证,该楼建造时间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之一。从古丰楼的对联来看,客家人具有慎终追远、敬宗睦族的优良传统,该楼也是研究土楼建筑史,了解适中人居源流的活化石。200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庆集善家春宝贵,云腾福地日光华。”“庆聚芝兰呈瑞色,云含宝树发光辉。”

  这是庆云楼的嵌头联。庆云楼高17.45米,是福建省现存最高、最完整的五层方形土楼,内有110间大小房间,位于适中仁和村,是谢姓民居,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是谢氏四兄弟历时7年所建。200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留存对联最多的是典常楼(又名瑞云楼),从门楼、大门、大厅、边门、书房都有不同的对联。有描写环境的“碧水环门龙起舞,丹水绕室凤飞鸣”;有致力教育的“种德承先业,藏书启后昆”;有励志修身的“非礼无行也,修身以俟之”;有追求做人的“慎言终远辱,敏行自成名”;有注重传承的“守业承先泽;传家愆后贤”……

  典常楼(又名瑞云楼)位于中心村墩古,谢陈姓民居。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内包外联式方围土楼,占地近7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主楼面阔39.25米,进深64.12米,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分前、后主楼二部分。并设有二层中堂一座(又称酒楼),可容800人同时用餐,其规模宏大、济济一堂很难想象!它与主楼的上下堂呼应,形成完整的三堂屋。楼梯8个,通廊3个,房间126间,现保存完整,是我省现存最华丽完善的方土楼。它的华丽表现在,其一,所有楹、柱、屏板、栏条,所见木构均用朱红大漆;其二,所有楼门、院门、房门和屏板、墙壁都镌刻、书写有教益、鞭策、禁予、劝诫内容的对联、诗词,以及梅、兰、竹、菊、松、荷和人物、动物的彩绘、壁画。

  典常楼继承了中国特有的板筑技术,具有聚族而居,布局严谨、结构精巧、错落有致、内外有别,楼中有院,院中有楼,内连外延、亦俗亦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正统观念,展示了康乾盛世以来土楼建筑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土楼的杰出代表、民居魁宝。2006年6月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了适中三个之最的土楼,既为举世罕见的建造技艺而惊叹,又为日渐衰败不堪的现状而担忧。在古丰楼参观时,偌大的土楼了无生气,一个老媪突然从土楼内出现,披着凌乱的白发,目光呆滞地迎面而来,多少让人有点发憷!不要说“省内之最”存在着人去楼空的局面,即便是“国宝级”文物,也濒临了“年老体衰、无人赡养”的危机!“如此楼台岂易图”,这是建筑大师陈从周对适中土楼的寄望,也表示了他的隐忧。我到访的那几天,正值龙岩市接受全国文明城市考评验收,因为典常楼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因此被列为考评对象,所以正在抓紧修缮。江勇说,如果当初能将适中土楼捆绑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不至于出现如今这样的困窘!的确,说到土楼,很多人想到或前往的是永定和南靖,其实福建土楼包含了新罗、华安、平和等地。虽然未跻上申遗的班车,但有识之士业已提出:适中土楼应当争取申报“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扩项部分。如果建议可行、一旦如愿,适中土楼势必会绽放更加耀眼光泽、为更多人所认知。

  土楼是大家庭小社会的物质载体,而土楼楹联和家训,则更多地倡导和谐包容、认祖归宗、互敬互爱、去私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文化理念。这或许能够解释适中这个地方土楼聚集的缘由,千百年来,正由于坚守中庸之道,才能实现乾坤父母、尊礼贵德、民胞物与、天人合一。

  在适中采访期间,欣慰翻阅了2008年出版的《适中镇志》和2012年出版的《适中乡情》。其中,将全镇242座土楼的普查照片悉数刊出,将适中土楼的对联也收集刊出,这较之路秉杰教授当年实测的22座土楼、121张测绘制图、10万余字报告书,当地乡贤所作的努力,一点也不逊色,当说是薪火相传、弥足珍贵!

  除了楹联,家训是客家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客家人训以育人、训以养德、训以治家,很大程度上是靠家训家教赓续繁衍,让中华优良道德风尚世代相传。适中镇中心村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主要有四大姓:陈、林、谢、赖。为此,我还专门取道永定“客家家训馆”,将陈、林、谢、赖的家训兹敬录如下:

  陈氏祖训(节选):“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婣,六行皆藏。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倘背祖训,暴疏弃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林氏家训(节选):“处世事 :明是非、辨忠奸、守节义、权生死,才算得上大勇。不自用、能用人,才算得上大智。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廉洁奉公,是居官良法。”

  谢氏祖训(节选):“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赖氏家训(节选):“孝父母:父母吾身之本,少而鞠育,长而教训,恩如天地,不孝父母是得罪天地。凡我族人切不可失养失敬,以乖天伦。和兄弟:兄弟吾身之依,生则同胞,住则同巢,如手如足,不和兄弟是伤残手足,伤残手足难为人矣!凡我族人不可争财争产,以伤骨肉。”

  单从四个姓氏的家训看,是秉承中国文化“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八德,始终秉持“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客家人为了教育族人,把祖训家规记载在族谱上,雕刻在楼门、中厅楹柱上,题写在宗祠的墙壁上,成为客家人立身处世、创业持家的座右铭。这些家训或楹联,反映了客家人耕读传家、克勤克俭的传统,洋溢着客家人的家国情怀,濡养着千百年来的好家风。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中国文化向来“家国同构”,治国之道与齐家之方是相通的。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美社会才和谐,家庭兴旺国家才昌盛。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道始于家庭又不止于家庭,进而扩展至家国天下。故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说,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修身法则。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为了更集中展示、更好地传承,2014年6月在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庆成楼内创立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以“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为主线,通过各地征集起来的族谱、图片、文字、书法等,展出客家主要32个姓氏的祖训家规,以及客家族谱中有记载祖训家规的19个姓氏族谱,32帧名居、名祠家训图片,14幅家训书法作品等。家训,不愧为客家人不灭的心灯!

  2015年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考察了龙岩永定土楼的“客家家训馆”。离开时,王岐山说,客家家训体现真善美,没有一点假大空。10月13日起,中纪委官网头条先后推出“福建龙岩客家家训”专题两集,介绍了永定客家土楼的20余副楹联、家训,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据悉,有关部门如今又在重新充实完善,择日重新开馆。

  适中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除了土楼文化,还有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盂兰盆”盛会(逢天干纪年甲、乙、丙农历十月,陈、林、谢、赖四姓民众联合举行为期半月之盛典),朱熹过化之后建造的文明塔、魁楼以及白云堂等。曾先后被评为“省级百强乡镇”、“省级文明镇”、“省级绿色镇”等。“文化之乡”的未来发展更多地着力在文化上,这是我此次到访适中的最大感受。眼前这上百万字的《适中镇志》和《适中乡情》就是一例佐证,将一个独特地域千百年的人文地理、风物特产和名人古迹等全都详尽撰修入志,是赓续文脉,更是精神给养。当地乡贤还利用民间的力量,积极推动初具规模的“适中文化园”建设,进一步挖掘不偏不倚、纠偏补弊、和睦和谐的文化底蕴。得到了新罗区委书记刘友洪调研时的肯定,认为创办文化园在全区尚属首例。

  如今建设特色小镇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特色小镇关键在“特”。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之源。适中镇尚未列入特色小镇建设范畴,但已经在高度重视挖掘、传承乡土文化根脉。这是一个乡镇的文化自觉,更是客家人的文化自信。【阿榕】

[责任编辑:马一娜]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