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11期

蹦龙——台湾苗栗客家重要习俗

2017年02月06日 11:40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苗栗客家人的蹦龙为苗栗县元宵节主要核心活动,俗写为苗栗“火旁”龙(蹦俗作“火旁”),指客家人在台湾苗栗地区发展出来的传统元宵客家炸龙活动,又为台湾“北天灯、中蹦龙、南蜂炮、东玄坛”之一。苗栗市所举办“蹦龙”至今已迈入18周年,阵容庞大,气势恢宏,成为台湾客家人的一个重要习俗。

  苗栗客家独特的习俗

  客家人过年,是要从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而客家人称元宵节为“正月半”,也称“灯节”。客家俚谚中有“月半大过年”,说明了客家人过元宵比过新年还热闹的景象。这天家家除了吃汤圆(不同于元宵)、吃菜包(又称“猪笼粄”)、上灯、赏灯、猜灯谜等过节习俗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传统活动——“‘火旁’龙”。

  苗栗火旁龙是舞龙民俗文化的一环,亦是台湾舞龙文化的代表,苗栗客家人以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为荣。“火旁龙”就是苗栗营销客家元宵节庆而“迎龙”的当地独特民俗。

  1990年,苗栗地区之文化工作者黄鼎松、曾桂龙等人向当时的苗栗市长邱炳坤先生提出建议,要举办深具苗栗客家文化与独特之民俗节庆活动,并提出“街头看热闹——全民运动.点灯祈福庆元宵”规划执行案,得到市长的批准后,开始全力投入举办苗栗火旁龙活动。而后这项活动成为台湾的“客庄十二节庆”首要的元宵民俗节庆活动,希望藉由炸龙节庆的举办,拓展地方文化观光价值,用以营销苗栗特有的“火旁龙”文化。如今,苗栗火旁龙活动已经成为展现客家龙文化的重要指标,以发展地方观光旅游,追求经济发展,吸引观光人潮,以龙文化造镇与景点打造,营销苗栗客家传统龙文化。

  “‘火旁’龙”为客语发音,也就是“炸龙”的意思。“‘火旁’龙”活动不仅有迎春纳福的意涵,更保有传统习俗及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火旁’龙”就是采用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龙的方式得到去邪(去旧)迎新年的作用,每年快接近元宵节时,很多龙队开始出来练习,到了元宵节那天则进入高潮。台湾各地皆有舞龙的民俗活动,唯独苗栗客家发展出“炸龙”的习俗。早期苗栗客家以务农为主,人民的生活与庙会庆典息息相关,苗栗“‘火旁’龙”即由苗栗地区的迎龙庆典演变而来,是相当热闹又刺激的元宵迎新年庆典。庆典更将舞龙神化为“迎龙”活动,期望藉神龙带来祥瑞之气,带给民众平安吉祥、五谷丰收。

  “‘火旁’龙”活动共有6个步骤,即:糊龙、祥龙点睛、迎龙、跈龙、蹦龙、化龙返天。6步骤各有其不同的文化意涵:糊龙——由龙主取材制龙,于元宵前完成。祥龙点睛——祈求天神赐降神灵瑞气,附于龙身,藉神龙绕境参拜,护佑苍生。迎龙——客家人相信“神龙”登门参拜,等于“神明造访”,能为地方消灾,给家户带来好运。跈龙(跟着龙走)——带来平安吉祥。“‘火旁’龙”——龙愈火旁愈旺,迎龙时燃放鞭炮,有恭迎神龙的灵气驱邪纳吉之意,一方面庆贺助兴,一方面增加年节热闹气氛。化龙返天——炸完龙后,龙队须返回龙籍点睛的土地公庙“谢神化龙”,其意功德圆满送龙神返天。

  苗栗火旁龙之夜

  苗栗蹦龙为苗栗县元宵节主要核心活动, 2008年元宵节期间,厦门市摄影协会的十多位摄影师也成为炸龙会场的活跃分子,他们说,福建客家地区也舞龙,此次跨海而来,也希望通过镜头定格台湾客家地区的节庆文化与传承发展。

  每年元宵,台湾苗栗客家人的都要蹦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12年苗栗客家元宵庆典于2月5日晚在河滨公园举行“火旁龙之夜”,活动进入最高潮,就是12条龙轮番上阵接受“轰炸”,鞭炮声不绝于耳,烟硝味弥漫,吸引数万名游客体验震撼效果。

  从5日傍晚开始,苗栗市河滨公园人潮汹涌,由于天公作美,约有数万名本地民众和来自外县市游客前来参加火旁龙之夜。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